過了臘八就是年,春節(jié)假期即將到來,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期待。然而每當長假過后,醫(yī)院便會迎來不少患上肩頸、腰腿痛的“節(jié)后綜合征”的市民朋友。長沙市中心醫(yī)院(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(yī)院)脊柱外科醫(yī)生提醒,春節(jié)期間,追劇、打牌、打游戲、長途坐車等長期久坐的不良習慣很容易讓我們的脊柱受傷,市民應做好防范。
提醒一:減少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,避免“葛優(yōu)躺”。
過年在家,不少辛苦了一年的上班族最喜歡往沙發(fā)上一趟,不是玩游戲就是刷視頻、追劇,徹底放飛自己,覺得這就是最好的放松。長沙市中心醫(yī)院脊柱外科二區(qū)主任曾浩介紹,人體在“葛優(yōu)躺”時由于脊柱缺乏足夠支撐,導致原有生理曲度發(fā)生改變,骨盆產生傾斜,骨盆對脊柱的支撐發(fā)生改變,時間一長會導致脊柱側凸。頸后部的肌肉韌帶因葛優(yōu)躺導致松弛狀態(tài)但頭顱重量沒有減輕,而這份重量就轉移至頸椎增大了其負擔,導致了頸椎病的發(fā)作。
所以,當你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、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時,記得讓眼睛和屏幕保持在同一個水平面,這才是一個適當?shù)淖藙?,別忘了每隔30分鐘休息一下,站起來適當走動一下,練一下八段錦、眺望遠方,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提醒二:長途開車和打牌的久坐族,注意勞逸結合。
春節(jié)很多人都要走訪親戚,需要長時間自駕或乘車。坐車時臀部一般低于膝蓋,并且身體重心會向后倒,導致身體重量就壓到了腰椎上。行駛中,車子顛簸產生的沖擊,還會進一步加劇對腰椎的傷害。
新春佳節(jié),免不了和家人、朋友聚在一起打打撲克牌、搓搓麻將娛樂。但很多人打麻將一打就是一天,有時通宵達旦,渾然忘記休息。長時間久坐和保持同一個姿勢,會使我們的脊椎韌帶和附近肌肉處于不平衡的緊張狀態(tài),很容易出現(xiàn)肩頸僵硬、腰肌勞損等癥狀。原本有頸椎病和腰椎病的市民,久坐還有可能壓迫頸、腰椎脊髓和神經根,引發(fā)一系列麻脹疼痛癥狀。
長沙市中心醫(yī)院脊柱外科二區(qū)主任曾浩建議,長途坐車、打牌娛樂每40分鐘應站起來伸展一下四肢,適當活動頸部、腰部。尤其一些原本就有頸、腰椎病、骨質疏松的老病號,更應注意勞逸結合,發(fā)現(xiàn)癥狀加重時應及早到正規(guī)的醫(yī)院進行診斷和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。
提醒三:減少腰部負重等重體力活,切忌運動過猛。
春節(jié)期間,走親朋,訪好友,時常需要搬運禮品等。但為了減少腰背負荷,應避免彎腰搬運重物或抬重物,如果不得不搬,正確的做法是走近它,蹲下,使它貼近你的身體,保持背部直立,并抬頭,然后抬起;或者不用牽拉或者提舉的方式,用推的方式。如果這個物品真的太重太大了,建議還是找個小伙伴一起搬吧。
此外,有的年輕人平時沒時間運動,計劃用春節(jié)的高強度活動比如籃球、羽毛球等來彌補。曾浩主任提醒,心血來潮的高強度運動可能導致肌肉疼痛或拉傷,為了保持健康、減少受傷,堅持日常運動會“更香”。平時在家,不如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做做家務或鍛煉,合理地安排伸展、強化、有氧的運動,比一次高強度的爆發(fā)式運動,更有利于腰背部健康。
提醒四:不要胡吃海喝,適量控制體重。
研究表明,肥胖會使身體的重心前移,給機體的背部肌肉和周圍組織增加不必要的壓力,但是,太瘦也不行,過度消瘦會導致低骨量,增加骨質疏松的風險。腹背肌肉過于松弛或緊繃,不能夠很好地支撐背部,會使背部疼痛和損傷的風險增加。那么,選擇哪種運動有利于脊柱的健康呢?我們建議可以通過科學的鍛煉增加核心肌肉的穩(wěn)定性,比如瑜伽或普拉提運動。
那么,該如何正確進行肩頸部、腰背部鍛煉呢?
1、緩解肩頸疲勞:專家建議多練習【米字操】。即下巴帶動頭部,隨目光斜上斜下與上下左右松動,全套動作類似完成一個“米”字的書寫。進行這個操作時,動作不能過于劇烈,特別是頸椎已經明顯僵硬、疼痛的人,頸部輕緩的動作對于保護頸椎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2、緩解腰背疼痛:
(1)五點支撐法:練習者需仰臥在床上,去枕屈膝,雙肘部及背部頂住床面。此時,應確保兩腿微開,與胯同寬,兩膝曲起,腳心觸地。雙臂保持不動,收緊臀部內收尾骨。此時,鍛煉者需要依靠雙肩、雙肘部和雙腳這五點支撐起整個身體的重量,使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,離開床面。此時,身體應呈拱橋狀,胸部和腹部朝上舒展開來。初學者可以從每次做10—15次開始,逐漸增加到每次做20—30次。每天可以進行2-3組,每組之間休息30秒至1分鐘。如圖所示。
(2)飛燕式:練習者俯臥在床上,雙手后伸或向前伸直,膝關節(jié)伸直。抬起身體,用力挺胸抬頭,使頭、胸及兩上肢離開床面,同時兩腿伸直向上抬起,離開床面。保持這個姿勢3到5秒,然后放松肌肉,休息同樣時間,完成一個周期。如圖所示。
曾浩主任提醒,新年親友歡聚,休閑娛樂,但不要給健康也“放假”!如果出現(xiàn)以下不適癥狀,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,不要任其發(fā)展。
1、走路有踩棉花感,經常肩頸疼痛,頸部不適;
2、上下肢麻木放射痛,行走發(fā)飄,乏力;
3、久治不愈的頭痛或者偏頭痛,時常有眩暈感;
4、不明原因的耳鳴或聽力下降;
5、不明原因的心律不齊,類似心絞痛的癥狀。
供稿丨脊柱外科二區(qū) 胡琦琦 宣傳部 朱文青
一審丨脊柱外科二區(qū) 曾浩
二審丨宣傳部 李晶
三審丨宣傳部 周陽